关闭在线客服

首页 >>查看文章
观沧海翻译|观沧海赏析|观沧海译文
发布日期: 2011-03-02 关闭
摘要:

在了解曹操其人及写作《观沧海》这首诗的背景之后,我们就具体地来解读一下诗的内容。首先,“观沧海”这个标题用一个“观”字统领全篇,作为诗的线索。“沧海”二字点出了观的具体内容,标题简洁但又能做到高度概括。首句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”平稳起头,交代了观察的方位,从这个方位正让我们明白诗人是登山俯视大海,这为后文的理解作了铺垫,因为站在不同的方位观海,得到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。

“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”六句写的都是从碣石山俯视沧海所看到的情形;波澜壮阔的大海,高高耸立于海上的山岛,以及岛上欣欣

向荣的美景,这一切不等读者仔细地品味,又淹没于萧瑟的秋风和涌起的波涛之中。在这几句中“澹澹”写出了海的苍茫浑然,而“竦峙”又写出了山岛的巍然。这一小节从大处到小点,从整体到局部,着力渲染了海的气势,最后一个“涌”字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情景,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,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图画,表现了一种宏伟的意境。

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”是作者面对雄伟壮丽的海景所展开的奇特想像。太阳、月亮、星光灿烂的银河,都包含在沧海之中,作者运用高度的夸张,写出了大海的磅礴气势。

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,我们可以进一步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写作特点;曹操的《观沧海》从写作上看,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:

1. 丰富奇特的想像。

《观沧海》这首诗最大的亮点就是诗人在表现沧海之壮观、之雄伟时,他除了直接描写大海本身之外,还从浩瀚壮阔的海景展开想像写出了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”“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”这样的佳句。表现出了沧海吞吐日月蕴含群星的气派。读到这里,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天连水、水连天,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宏伟景象,这一切都归功于诗人丰富奇特的想像。

2. 合情合理的夸张。

从表现形式上看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, 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,运行不息的太阳,星光灿烂的银河,竟然蕴含在沧海之中,由于前面在描写沧海本身时,无论

是整体,还是局部都表现了它雄壮的气势。所以这是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来突显它的这一特点,使读者在为沧海的气势所折服的同时,觉得夸张也合情合理了。

3. 准确恰当的借景抒情。
如果《观沧海》仅仅局限在大海气魄的刻画与表现上,这样的沧海虽雄壮但缺乏灵性。诗人巧妙地赋予大海以人的性格,它的雄浑、它的沉稳、它的动荡不安,这些无不是诗人自身真实的写照,诗文表面句句是在写景,实则时时又在抒情,结尾“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”一句,诗人直抒胸臆,把自己的雄心壮志与沧海的雄伟融合在一起,不仅表现了沧海的宏伟,还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。(原文出自:宏伟的意境 博大的胸襟———解读曹操的《观沧海》)

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
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
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

曹操,字孟德,沛国谯郡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东汉末年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诗人。《观沧海》是他的名篇,是他在北征乌桓时所作,这次征战使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,巩固了他的后方,最终才有了他第二年的挥军南下,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。由此可见,北征乌桓的胜利对曹操来说是多么重要,也正是这次战争的胜利,增强了曹操的信心,激起了他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。


精彩观沧海书法推荐:

观沧海书法

上一篇文章: 什么是工笔画 下一篇文章: 宋代文化的雅与俗

沪ICP备12026361号

订购热线:189-1750-4676   021-36355973(固定电话拨打时间 8:30---17:00

地址:上海市南阳北路38号, E-mail:zihua-01@163.com

 

Powered by Hishop 5.2 © 2002 - 2009 Hiwei Inc.